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
![]() ![]() ![]() |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物流管理教研室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为深化学校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稳步推进课程分类建设,建设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带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课程建设水平整体提高,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原则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确立以下建设原则。 1.高水平建设原则 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精品教材、最新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资源共享原则 经过建设,课程资源能够上网,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3.分级建设原则 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按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建设,原则上不能越级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在校级优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立项建设。 4.注重实效原则 课程建设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应用,注重能力培养,确保教学质量。 二、建设内容 1.课程团队 课程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队伍年龄、职称、学历和学缘等结构合理;每门课程有课程负责人1名,主讲教师3人以上;课程负责人所学专业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并认真执行,能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 2.教学条件 教材图书资料齐全,建立有较丰富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数字化资源,教学文件完备,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教学条件较好,能满足教学需要。 3.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 课程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和教改教研成果。教学大纲目标明确,结构清晰,重点、难点突出,体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教学的要求,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选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提倡优先选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或获奖教材,有条件的课程选用外文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编写适合学校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讲义等。 4.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5.考核办法 课程考核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不仅考查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应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建立统一命题、统一标准、统一阅卷制度,无试题差错、泄露试题等责任事故发生;建立课程试题库,题量、难易程度和知识点覆盖率等达到相关要求;建立试题质量分析、反馈制度。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6.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量达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教师在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督导评价等方面无不合格现象。课程资源具有较好的共享性,能推广应用,对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并对社会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益帮助。 7.教学特色 选择课程建设重要环节,在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培养用、教学方法使用、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特色明显,具有示范作和推广应用价值。 三、立项建设基本要求 (一)优秀课程 1.课程连续开设3年以上。 2.课程团队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神较强;课程负责人一般应由教学经验较丰富、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且主讲本课程时间不少于3年。 3.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措施,效果显著。 4.教学条件较好,能满足教学需要。 5.课程建设规划可行,有明确的近、中、远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成效明显。 6.近3年内,课程团队教师主持校级以上教改项目(或获得教学改革成果奖励)不少于1项,或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不少于1项,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本课程教学的效果明显;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均为良好以上,且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质量考评中至少有一次优秀。 (二)精品课程 1.申报课程必须是通过验收的校级优秀课程,且课程连续开设3年以上。 2.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任务分工合理,课程负责人一般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且主讲本课程时间不少于3年。 3.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课程的改革趋势和学科发展方向。 4.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齐全,并实现教学资源上网。 5.课程建设规划可行,有明确的近、中、远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方面有措施,教学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6.近3年内,课程团队教师主持校级教改项目(或获得教学改革成果奖励)不少于1项,或参与省级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不少于1项,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本课程教学的效果显著;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篇以上;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质量考评中均为良好以上,且课程负责人在教学质量考评中至少有一次优秀。 (三)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课程连续开设3年以上。 2.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任务分工合理,外语和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效果优良;鼓励聘请国外教师、专家进行双语教学工作;课程负责人要有海外留学、进修或工作的经历,一般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且主讲本课程时间不少于3年;每位教师最多参与申报1门课程。 3.教学运用的外语为英语。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课程的改革趋势和学科发展方向。申报课程具有较好的建设基础,修习课程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良好。 4.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齐全,并实现教学资源上网。 5.课程建设规划可行,目标明确和措施得当,效果显著。 6.课程团队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参照精品课程有关科研要求。 四、建设程序 1.学校课程建设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及校级优秀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在校级优秀课程中通过评审产生,拟推荐申报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分别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通过评审答辩产生。 2.课程负责人向所在教学院(部)提出申报要求,各教学院(部)对拟申报课程进行严格初审,推荐拟申报的课程,组织课程负责人填写课程申报表,申报材料报送教务处。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由学校发文公布。 4.课程负责人因故需要变更或调整的,可由教学院(部)提出申请,指定新的课程负责人,报教务处备案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新任课程负责人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确认课程负责人资格,不合格的由教学院(部)重新指定课程负责人。 五、建设管理 1.学校按建设周期开展课程建设立项和验收工作,课程建设周期为3年,申报和验收时间一般为学年度的第二学期。 2.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课程中期检查、评估验收及质量追踪检查等工作。教学院(部)负责课程的推荐上报,课程所在教学院(部)院长(主任)为课程第一责任人,负责日常建设、管理和监督。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课程建设规划和建设任务,保证按期完成课程建设目标任务,接受学校检查验收。 3.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获得立项建设和通过验收的课程,须在学校课程建设网站及时更新资源,实现建设资源的开放性。学校每年对课程建设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和网上抽查,凡网站内容不能正常浏览,将视为不通过年度评估验收。 4.课程知识产权管理。校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育示范课程视为职务作品,本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学校,课程负责人要承诺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5.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管理参照精品课程管理办法执行。 六、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办法废止。
物流管理教研室 2018.9.21
|